辛小湘说两会丨巧解“三道算术题”,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数码密钥
2024-03-11 16:56:45          来源:指点 | 编辑:王亚茹 |          浏览量:1451

视频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并寄予厚望。四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推动落实。

那具体又是如何科学高效推进的呢?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巧妙地用三道算术题“3+5+3”“4×4”“4+4”,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揭秘解题。
这三道数字诀的背后,是湖南聚势谋远的产业发展路径,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进取作为,更是湖南蹄疾步稳、征战未来的坚定信心。
3+5+3
示范引领,加快打造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
“第一道算术题是‘3+5+3’,就是我们为‘三个高地’分别明确了3个、5个、3个一共11个标志性工程。”
沈晓明表示,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方面,湖南有培育10个千亿级企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三个标志性工程
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方面,湖南则有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实施“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等五大标志性工程。

  2月26日上午,一台刀盘涂装“瑞龙”图案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在长沙正式下线。


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方面,湖南也有三个标志性工程,分别是推动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和实施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把国家所需与湖南所能结合起来,这些标志性工程瞄准国际领先、全国领跑,厚植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三个高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沈晓明还表示,“这11个标志性工程是滚动推进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志性工程完成了,它可能会移出来;条件成熟的、能成为标志性工程的,可以加入进去。”
所谓“滚动式推进”,意味着这一批标志性工程并非“一锤子买卖”,而是在原基础上不断更新迭代甚至注入新的项目。比如,针对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以支持鼓励全省其他市州县在湘江科学城投资建设“反向研发飞地”,形成“长沙研发、全省落地转换”的发展格局。又如,明确培育十个千亿级企业工程的实施路径,为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重大前沿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战略性并购重组。
4×4
因地制宜,构建富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做的第二道算术题是‘4×4’,也就是明确有16个重点产业方向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沈晓明进一步说明,在这个体系当中,根据湖南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产业分成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4大类,每一大类当中又明确4个方向。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省份之一,湖南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3年10月,湖南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4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4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4大未来产业,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2月17日,郴州市苏仙区高椅岭村,游客在樱花茶园里游玩。早春时节,该茶园的樱花陆续绽放,满园春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4×4”具体为: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四大传统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四大优势产业,数字、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四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四大未来产业。
这是湖南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也是未来湖南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法宝”,既抓住了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又充分考量了湖南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更重点兼顾了产业发展趋势与潜力。谋定即动,湖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发力:石化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工程机械产品全年出口增长43.7%;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0%、9.2%。
4+4
聚焦“国之大者”,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第三道算术题是‘4+4’,就是推动建设‘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
当前,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高科技,积极谋求以科创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大省,湖南正努力成为主要的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湖南实施了由“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组成的“4+4科创工程”。它们分别是: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是湖南搭建整合、集聚全省乃至国际国内各方力量的最顶尖的平台,是支撑湖南站在科学之巅的重要密码。

“四大实验室”,对标的就是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实验室标准,整合了种业、制造业、先进计算、精准医学等优势领域创新资源,旨在打造湖南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主力军。
“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同样聚焦“国之大者”,聚焦湖南最有基础、最需突破的超算、大飞机起降系统、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为湖南实现创新突破夯实了基础底座、实现产业突围提供了技术引领。
它们的建设,大大增加了湖南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版图中的分量。
截至2023年底,该科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0多亿元,集聚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0个,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8项。
对过去一年解题答卷的成绩,沈晓明在采访中还提到:“我们自己认为,三道数学题做得还可以。”
确实,身处这块沃土,湖南欣欣向荣。
2023年,湖南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6.8%,占制造业的占比首次超过50%;全省在科技创新、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啃下一些硬骨头;湖南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39项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湖南经贸朋友圈已经遍布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
百川归海海不盈,只见来船是顺风。三道算术题,就是三把数码密钥,必将乘风破浪、浩瀚无垠。


责编:王亚茹

一审:张耀文

二审:谌峋利

三审:邱伟

来源:指点

媒体关注
品武陵
武陵新闻
我要报料

  下载APP